茶坑梁百科|贴秋膘之前,有这些症状的要注意!

来源:小茶
中国自古以来讲究立秋进补,进入九月份,天气渐转,一些注重养生的人开始准备忙着贴补秋膘。
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。经历了闷热潮湿的苦夏,人体内的阳气就往回收,肠胃开始慢慢变得温热,在苦夏时没有食欲的状态宣告结束,秋风一起,就想吃肉肉了,弥补夏天的消耗。
但要补得进,不是一件容易的事——首先得先身体清明,脾胃升降有序,才能补进去,守得住。
秋天之前的长夏,是一年中湿气与热气最旺盛的一段时期。在中医看来,长夏五行中属脾土,天气多雨,潮湿,湿气通于脾,最容易引起脾虚、湿重的情况。
看看自己,有没有这些脾虚、湿重的表现:
白天犯困,神疲倦怠,晚上睡觉还流口水;
稍微吃点冷饮冷食、水果或肥腻食物就容易拉肚子;
没有食欲,偏食挑食;
舌苔白腻,面色萎黄;
过瘦或虚胖,尤其胖在肚子上。
脾一虚,就容易有浊气,脾之浊气,以痰、湿、热为主。痰湿蕴脾,则多表现为舌红苔黄厚腻,形体肥胖,头蒙如裹、神倦嗜卧。
 
对于这种体内水湿重的人来说,祛湿就是健脾,因为脾喜燥恶湿。
 
这时就适合用上陈皮了,因为:
 
陈皮燥湿,化中焦浊气
 
中焦湿浊久了很难受的,不但脾胃不好,吃什么进去都生化不了气血,还容易淤堵,变成痰湿。
 
不化掉浊气,脾运化能力就弱,秋天想补点什么进去,都守不住。
 
中医认为,芳香性温的陈皮理气,它可以消除气滞,让我们身体里的气运行通畅。再加上陈皮本身性温,它温和地化解浊气、浊水,脾胃没了负担,自然而然地开始恢复运行,把秋天吃进去的食物转化为气血滋养我们的身体。
 
进补前,用陈皮清脾之浊气
 
脾不好的朋友立秋可以用陈皮泡水喝,或直接吃。
 
《中国药典》:理气健脾,燥湿化痰。
 
《本草经解》:陈皮气温,味苦辛,无毒,主胸中瘕热逆气,利水谷。久服去臭,下气通神。
 
陈皮还能「调中快膈,导滞消痰」(出处:《本草备要》),「肉生火,鱼生痰」,平日多大鱼大肉的人们,喝一杯陈皮泡水,或直接嚼陈皮,消痰浊,既简单又方便。
 
粤菜中有一道陈皮蒸鱼腩,想必懂吃会吃的广东人,一定是知道陈皮的个中奥妙,以陈皮搭配鱼腩,芳香辟腥且不生痰,好吃开胃也安心不少。
 
❖ 茶坑梁道地新会陈皮 ❖
 
传承百年的茶坑梁陈皮,不仅选取产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正宗的新会茶枝柑,更是采用经五代传承的陈皮陈化手艺,自然晾晒、纯干仓自然陈化而成。其内富含三大活性物质:挥发油、多糖类和黄酮类物质。这些物质对身体起着微妙的作用。
 
❖ 传统陈化手艺,干仓慢陈更陈香 ❖
 
每一块的茶坑梁陈皮,都经历了:
 
1、古法种植:采用花生油饼等肥料天然发酵。
 
2、手工开皮: 传统两刀三瓣开皮,避免果汁损伤柑皮,影响柑皮质量,同时开出的陈皮更完美。
 
3、天然生晒: 柑皮透过太阳的紫外线,与自然空气接触,更好地完成一张皮的代谢与化学反应。这种传统的制作技艺能保持陈皮的天然风味,也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陈皮的营养物质。
 
4、自然陈化:茶坑梁采用干仓陈化,把陈皮存放在相对干燥密封的环境中,使陈皮自然陈化。陈化手艺总结下来就是:艺以“冬前好天气,失水软反皮。自然陈晒制,晾晒不迟疑”。
 
 
❖ 回味悠长的「道地陈皮」 ❖
 
茶坑梁新会陈皮,直接用开水冲泡,汤色金黄明亮,柑香四溢,滋味醇和、清甜,入口顺滑。喝完,身心顺畅。
 
与茶叶一起搭配,茶香与柑香相互交融,陈皮的清甜为茶叶增添了份甜润。
 
 
煮出来的陈皮水更有味道。受寒咳嗽的时候,不妨试一下这个老方子,水煮陈皮。掰取两到三片茶坑梁陈皮,放入煮水壶,煮到汤色变黄即可饮用。适宜脾胃气滞、脘腹胀满、消化不良、食欲不振、咳嗽多痰之人食用。
 
适合这样的你食用:
 
日常饮食多肥甘厚腻,工作繁忙多久坐不动,运动少的年轻白领。
 
说话过多、烟酒、应酬频繁的人群。
 
注重养生的人群。
 
减肥、肠胃不好的人群。